2012年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F座8楼  邮编:310026
邮箱:hzsfxh@126.com
电话:0571-85252137
传真:0571-85252154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在线 > 2012年

北京数家著名法学期刊经验交流座谈会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召开

发布时间:2012-03-21 来源:中国法学会网站 浏览量:54

    3月15日,清华大学法学院、《清华法学》编辑部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明理楼四层会议室召开了“京内数家著名法学期刊经验交流——新时期法学期刊的学术取向”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学家》、《环球法律评论》等杂志社的主编、副主编、责任编辑以及该院部分中青年教师参加了会议。

    座谈会由《清华法学》主编林来梵教授主持,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申卫星教授致辞。申教授说,此次座谈会的召开,不仅是希望能为各家法学期刊的编辑同仁就新时期法学期刊的学术取向进行相互切磋、相互交流提供一次机会,更主要的是,想借此机会使我们《清华法学》杂志向京内数家著名兄弟期刊借鉴办刊优长、交流办刊经验。

    在座谈过程中,与会来宾畅所欲言,讨论气氛热烈而愉悦。《法学研究》杂志主编张广兴教授率先做了发言。他指出:学术研究和期刊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高品质的学术成果能够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法律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学科,与社会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因而法学研究需要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关注中国问题、重大问题和真实问题。目前,法学研究多采用比较法,这种研究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对外国法的研究隔靴搔痒,了解不深、不透;第二,对中国具体情况(包括社会情况、老百姓的需求、体制的特殊性等)的了解更是不够。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向很多国际学者学习,更加注重案例、判例的讨论和研究;另一方面更加关注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加强对中国问题的实证研究。总之,法学研究应从单纯的文本比较转型为研究中国问题。这样,我国的法学研究才能有自己的特色。

    《中国法学》主编张新宝教授表示,时下学术研究的现状堪忧。他认为,当下学术研究最主要的任务是把速度降下来,数量降下来,把质量提上去。学术研究要有真正的贡献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选择有意义的主题。不要对一些过于细小的问题无病呻吟,或者照搬照抄。应当注意的是我国法治建设中的很多重大问题。第二,如何研究好、写好选题。研究者只有运用逻辑方法,进行严格逻辑论证,才具有了做学问的资格,此外,还要用新的方法论证和支持。

    《法学家》主编史际春教授提出,“好文章”要符合两条标准:一是符合学术规范,符合中国国情。做学问一定要联系中国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具有国际视野,搞清楚国际问题的背景。单纯从条文到条文的研究是无意义的,单纯的文本推演也是无意义的。《法学家》副主编杨建顺教授指出,法学研究应强调中国问题意识、中国元素、外国法背景等。此外,应将中国问题和外国问题分开,建立多元多彩的价值体系。

    《环球法律评论》主编徐炳教授指出,法学杂志的作用在于刊载中国法学界的最新成果,适当引领法学界的发展方向,发现和培养法学新人。好文章应具备的三个最主要的条件是:文章的选题要有重要意义;研究态度是为做学问而做学问;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法学研究应有所创新:即要有新的思维,新的做法和新的构造;同时要有新的观点,新的论证,新的资料,新的梳理方法,让法律理论条理化、清晰化、系统化。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刘鹏编辑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的最新发展情况,即已改为单月、综合性期刊,全年发表法学论文20篇左右。期刊的用稿方向为基础理论研究、学科前沿问题和重大国情问题调研报告。

    此外,《中国法学》的白岫云编辑、王莉萍编辑、李小明编辑、陈贻健编辑、朱广新编辑等来宾就自己负责的学科领域谈了一些选题策划、采稿用稿的经验和体会。清华大学法学院余凌云副院长、傅廷中教授、郑尚元教授、张建伟教授、何海波教授、王明远教授、程啸副教授、崔国斌副教授、吴伟光副教授、劳东燕副教授、陈新宇副教授、聂鑫副教授、冯术杰博士、李小武博士等也出席会议并发言。

    最后,王振民院长对百忙之中参加此次座谈会的各位来宾致以谢忱,并表示著名兄弟期刊的发展和思路,使法学院和《清华法学》杂志社受益良多,也为该院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提供了难得的交流机会。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杭州市委政法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