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部分地区公车可装GPS定位 遏制公车腐败
发布日期:2013-10-12 来源:中国法学会官网
通过GPS定位及公车统一标识制度遏制“车轮上的腐败”
近日,中纪委办公厅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关于公车治理的建议时,要求条件成熟的地区和部门,积极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GPS定位等制度。此外,在全国实行公务用车经费在财务上单独列项和单车定额核算制度。
公车私用浪费惊人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龙岗区南岭村社区居委会主任张育彪向全国人大提交《关于治理“车轮上的腐败”的建议》,针对老百姓反映较多的公车腐败问题提出了“公车统一标识”“强化监督”“加大惩戒力度”“推进公车改革”等具体建议。
近期,中纪委对上述建议进行了答复。答复中称,中央从2011年4月起开展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成立了中央纪委、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14个单位参加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全国已处理违规车辆19.96万辆。
同时,中纪委也在答复中承认:由于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车私用等问题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依然存在,其危害巨大:从经济角度来说,公车私用浪费触目惊心;从干部成长角度来说,公车私用滋生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从社会角度来说,公车私用诱导不良的价值取向。
推行GPS定位制度
中纪委称,下一步,将督促各地区各部门严格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严格购置和运行经费预算管理,实行公务用车经费在财务上单独列项和单车定额核算制度。加强公务用车集中管理,严格实施使用登记和公示、配备更新及使用情况统计报告等制度。
此外,中纪委称,将探索公务用车统一标识制度,要求条件成熟的地区和部门积极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GPS定位等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中纪委同时表示,将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加大惩戒力度,对顶风违纪等典型案件,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并加大公开通报和曝光力度。
此外,中纪委将总结一些地方公务用车改革的做法和经验,认真进行研究论证,制定出台有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稳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而从源头上治理“车轮上的腐败”。
>>现状
装GPS一辆车年省5000元
据统计,广东、甘肃、湖南、四川等省份已建立了公务用车GPS定位制度。
广州市从2011年起开始试点公车加装GPS。据广州市纪委公布的数据,按每年每车减少5000公里节省5000元计算,全市已安装GPS的8491辆车每年节省费用约合计人民币4200万元。
此外,从2005年起,宁夏、湖北、江苏、山东、云南、新疆等十多个省份已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不少省份对公务车标识的外观、张贴位置等进行了统一规定,并要求所有公务用车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
多数省份规定把标识贴在公务车前后挡风玻璃上,标识多采用黄、红、蓝等颜色,较为醒目,除“公务车”字样外,还多印有公务车单位名称、举报电话、廉政标语等。广东省惠州市则直接把公务车相关信息及举报电话“喷”在车上。
>>质疑
GPS投入和产出是否划算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学系教授、政务学院副院长倪星说,近些年来,我国的公车改革主要有两种模式。2004年以前主要采取的模式是:取消公车,改为货币补贴。这种方式的好处就是一劳永逸,但也带来相关问题:
很多人质疑公车补贴变成个人待遇了,另外一方面很多地方的“车补”标准很高,导致老百姓的意见很大。
针对以上弊端,近几年中国开始推行第二种新模式,即公车统一标识,加装GPS模式。这种模式回避了“车补”带来的问题,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以广州为例,近万辆公务用车装GPS设备的费用,加上设备维修等费用,这些费用累积在一起是一笔庞大的数字,因此要考虑是否造成“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