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会网8月4日讯 8月3日,由中央政法委政法研究所、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改办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执法公信力论坛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论坛主题为“司法权的监督制约机制”。
第二届执法公信力论坛主席台
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训秋出席论坛,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张德利,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李清林,黑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郝会龙,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述元,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徐明等出席论坛开幕式。张德利、李清林在开幕上讲话。开幕式由黄太云主任主持。
张德利指出,完善司法权的监督制约机制,对于保障司法权的依法公正运行,提高执法公信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最高人民检察院把强化对自身执法活动的监督放在与法律监督同等重要的位置,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影响司法公正的关键环节入手,不断推进和深化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通过推出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上提一级等改革举措加强上级检察机关对下级检察机关的领导和监督,通过推行案件集中管理机制改革等举措加强检察机关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监督制约,通过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等举措强化外部监督,以此加强对检察权运行的监督制约。
李清林指出,以强化司法权的监督制约机制为切入点,提升执法公信力,,是抓住了当前我国司法改革的核心。完善司法权的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司法权力运行,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司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在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提高执法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央政法委精心组织举办的“执法公信力”论坛,既是推进执法公信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展示司法改革成果的权威平台,更是促进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机制。选择“司法权的监督制约机制”作为主题,围绕法、检、公、司的职权配置、执法司法自由裁量权的规范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研讨,紧贴当前政法工作实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本届论坛邀请政法部门的实务专家和著名法学家、律师面对面地交流互动,启发思维,凝聚共识,为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献计献策,必将取得丰硕的理论成果,服务于政法工作实践。
李清林强调,习近平同志7月23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主持召开的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上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法治问题,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发掘出具体的事例和详实的数据,才能掌握基层司法实践的真实情况,写出的文章才能言之有物、有的放矢。法学研究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实践、深入基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获取真知。本届论坛征文活动,一是实务部门对研究越来越重视,理论研究蔚然成风。4700多篇征文中有80%是来自地方法官、检察官和公安干警。二是广大政法干警展现出相当高的理论研究水准,大量文章建立在调研的基础上,数据详实,论证充分,对策建议具有可操作性。这表明广大政法干警正在以实际行动践行调查研究之风,法学研究越来越“接地气”,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李清林希望,法学研究者要进一步增强对国家法治实践中重大问题的敏感性,将个人的研究兴趣融入法治国家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广大政法工作者也要努力提升法学素养,运用先进的法学理论指导政法工作实践。两支队伍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准确把握司法规律及其在中国国情下的具体运用,共同推进我国法学理论、法律制度和法治实践创新,为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目标贡献力量。
论坛设检察、法院、公安、司法行政四个单元,围绕人民监督员制度、案件管理、司法公开、考核评议、监狱规范化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第二届执法公信力论坛颁奖现场
论坛举办期间还举行了“司法权的监督制约机制”主题征文颁奖仪式。征文活动承办单位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主任李仕春宣读了获奖名单。征文活动据介绍,此次主题征文活动共收到投稿4771篇,最终评选出了一等奖论文10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50篇,优秀奖130篇。
参加本届论坛的专家学者主要有中央综治办综治一室主任陈小军,全国人大法工委刑法室主任王尚新,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主任贺小荣,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委会委员、研究室主任陈国庆,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改办主任张智辉,公安部法制局局长孙茂利,司法部法制司司长陈俊生,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卫东,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熊秋红,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顾永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英辉,黑龙江大学教授董玉庭,法制日报社副总编常少扬,著名律师李贵方、张青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