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委政法委员会
浙江省法学会
2025年度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中共浙江省委政法委员会、浙江省法学会2025年度法学研究课题申报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指导原则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全省新春第一会、省委政法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围绕省委中心工作和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重点工作,深入开展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研究,为我省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提供更多助力,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浙江实践。
申报条件
(一)申请人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法学理论素养,具备独立开展和组织法学研究的能力;
(二)重点课题主持人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正处级以上行政职务(县处级以下单位不作此限);
(三)可以单独申请,也可以组成课题组申请;组成课题组的,应有3名以上成员,且课题组成员具有相应研究能力;
(四)课题主持人只能申报一个课题,但可作为另一课题的课题组成员;课题组成员最多同时参加两个课题组;
(五)三年内获得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年度法学研究课题立项但无正当理由未结项的课题主持人,不得申请;
(六)不得以已批准、已出版、已发表的相同或相近内容的研究成果申请;立项后发现以上情况的,作撤销处理;
(七)申请人应如实填报,发现申报不实的,不予立项或撤项;所在单位应对申请人资质进行审核,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
(八)申请人从《课题指南》(见附件1)中选择题目开展研究,可以根据研究角度和侧重点对题目表述做适当调整,但不得大幅压缩或改变研究内容。自选课题的,题目表述应科学规范,并在《课题指南》大类范围内。
课题类别与资助标准
(一)课题类别:重点课题(资助)、重点课题(非资助);一般课题。资助课题向高等院校、法学科研院所倾斜。
(二)资助标准:重点课题(资助)每项资助经费2万元;重点课题(非资助)和一般课题无经费支持。
课题实施与成果应用
(一)2025年12月20日前,课题主持人向省法学会提交中期成果(决策咨询类,2000字左右)。省法学会将有重要价值的中期成果编辑成《政法决策参考》,报送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
(二)2026年5月20日前,课题主持人向省法学会提交最终成果,重点课题成果不少于2万字,一般课题成果不少于1万字。
(三)课题研究应按照时间节点及时完成。确须延期的,应在2026年3月20日前提出书面申请,延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未按期结项又未延期、延期后未如期结项的,作撤项处理。
(四)课题立项后,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不作调整。确有事由须调整的,应提出书面申请,说明理由,并符合立项有关规定。
(五)重点课题(资助)研究成果原则上应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或获得副省级以上领导批示。重点课题(非资助)和一般课题成果鼓励在普通期刊、报纸、系统内刊等载体发表。
(六)课题成果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或获得副省级以上领导批示的,免于结项鉴定,并确定为优秀等次。课题成果在普通期刊、报纸、系统内刊等载体发表的,优先确定为优秀等次。
申报办法
(一)申请人从浙江省法学会网站(http://www.zjfxh.com)下载并按要求填写《申请书》(见附件2)、《论证活页》(见附件3)。
(二)申请人于2025年4月20日前将申请书、论证活页电子版(包括word版和pdf版)发送至邮箱:zjsfxhkt@163.com,邮件和申请书命名为“课题指南序号+申请人单位+申请人姓名+课题名称”,论证活页命名为“课题指南序号+课题名称”。
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 羽
电 话:0571-87059397
E-mail:zjsfxhkt@163.com
地 址:杭州市省府路8号省行政中心十号楼
附件
附件一:
中洪浙江省委政法委员会浙江省法学会
2025年度法学研究课题指南
中共浙江省委政法委员会、浙江省法学会2025年度法学研究课题指南系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省委中心工作和政法重点工作,广泛征集省政法各单位、省主要法学院校意见建议形成。课题申请人从中选择题目开展研究,可以根据研究角度和侧重点对题目表述做适当调整,但不得大幅压缩或改变研究内容。自选课题的,题目表述应科学规范,并在课题指南大类范围内。
一
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体系化拓展研究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标识性概念研究
(三)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坚定法治自信研究
(四)政法工作现代化背景下修复社会关系研究
(五)政法工作现代化背景下韧性治理理念研究
(六)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基础理论研究
(七)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浙江基础理论研究
(八)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法治化路径研究
(九)推进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研究
(十)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研究
(十一)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十二)国际海洋法律秩序变革和中国海洋法立法研究
(十三)涉外法治与海外利益保护制度构建研究
(十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理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
(十五)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司法裁判研究
(十六)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和标识性概念研究
(十七)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研究
二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法治保障研究
(一)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与法治现代化研究
(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法治保障研究
(三)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法治保障研究
(四)增强消费促发展基础性作用法治保障研究
(五)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法治保障研究
(六)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研究
(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研究
(八)“小切口”“小快灵”立法研究
(九)加强政府立法审查的制度研究
(十)“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研究
(十一)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研究
(十二)健全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十三)低空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研究
(十四)执破融合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十五)仲裁服务高质量对外开放评价体系研究
三
平安浙江建设领域有关问题研究
(一)以法律关系的确定维护社会安全稳定问题研究
(二)自发式大规模人员聚集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三)预付式消费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四)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省域实践研究
(五)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研究
(六)“寓文于治”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七)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水军”的依法规制研究
(八)低空飞行安全管理的法治路径研究
(九)执法办案的法治化信息化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十)涉企犯罪的线索移送与风险防控协同机制研究
(十一)数字时代预测性警务的风险规则研究
(十二)社会基层治理中公益行为法治保障研究
(十三)房地产市场法律风险的司法应对问题研究
(十四)网络毒品犯罪形态认定研究
(十五)社区矫正教育帮扶质量提升研究
四
法治浙江建设领域有关问题研究
(一)规范刑事涉案虚拟货币处置研究
(二)依申请公开权利的滥用情形及法治约束机制研究
(三)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问题研究
(四)行政复议与信访工作制度衔接研究
(五)地方规章“立改废”标准研究
(六)依法监督纠正违法适用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研究
(七)依法监督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研究
(八)依法加强对涉及人身权利强制措施机制研究
(九)全面依法准确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
(十)跨境电诈刑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十一)行刑反向衔接“可处罚性”标准研究
(十二)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研究
(十三)新型、隐性职务犯罪认定研究
(十四)刑事涉财产执行问题研究
(十五)监狱安全法治维度研究
五
社会民生建设领域法治问题研究
(一)医药卫生、公共卫生领域法治保障研究
(二)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三)老年群体权益法治保障研究
(四)“银发经济”法治保障研究
(五)民间借贷疑难问题研究
(六)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问题研究
(七)个人破产制度研究
(八)中小企业权益保护研究
(九)法律服务行业“内卷”问题研究
(十)生态环境修复司法问题研究
六
法治数字化建设领域有关问题研究
(一)法治数字化建设基础理论研究
(二)跨部门大数据办案改革研究
(三)政法大模型建设研究
(四)数智警务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策略研究
(五)涉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问题研究
(六)规范数据跨境流动问题研究
(七)自贸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研究
(八)具身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研究
(九)人工智能在科学证据中的运用与界限研究
(十)人工智能训练语料供给的法治进路研究
(十一)涉人工智能纠纷司法应对研究
附件二、三:
扫码获取《申请书》及《论证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