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法治乡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省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要求,根据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部署,全省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评估工作,努力确保评估实效。
评估形式多样化。以“三评”完善评估体系。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评估工作:一是量大。目前,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有1643个,今年新创400个,今年复评加新创的总数将会超过2000个。此外,还有国家级152个。二是面广。因为长时间积累,除涉及90个县(市、区)外,全省1300多个乡镇(街道)绝大多数都会涉及复评或创建工作。三是类型多。今年是三类评估对象的叠加之年。包括:司法部、民政部命名的第一至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历年命名的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以及今年新创的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围绕今年建设评估工作特点,在以往各地市自评的基础上增加了地市间互评和省厅督评两个环节,要求对被评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列出问题清单,提出整改建议,既强化各地之间的学习交流,又深化问题整改,确保评估工作取得实际效果。
评估内容科学化。以“四个有”明确评估重点。一是有制度。包括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等基本制度,民主恳谈会、民主听证会等民主协商制度,“小微权力清单”“监督责任清单”等监督制度以及家规家训等。二是有阵地。法治宣传栏,除一般宣传栏外,还包括村(居)务公开栏、数字电视终端、公共活动场所电子显示屏等开设的法治宣传专栏。法治书架,在“农家书屋”或社区图书馆设立法治图书专柜,放置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图书、法治杂志,供村(居)民学习。法治小广场、小公园、长廊、墙绘等,其中农村室外阵地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城市社区室外面积200平方米以上。公共法律服务点。依托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窗口,公布法律顾问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人民调解室。法治微信群,即“e服务微信群”。村民说事平台。如说事长廊、说事厅等,可以与其他平台合用,也可以单独。三是有队伍。包括:一个好支部。一批“法治带头人”,指村(社区)干部、党员、村(居)民代表,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上,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群众做出榜样。一批“法律明白人”。指在普通群众中,选择一些有一定文化基础、政治素质较高、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通过法律培训等。一批“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示范户”,指以户为单位,树立一批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群众认可的家庭先进典型,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治氛围,塑造新时代村(居)民新形象。一个起作用的法律顾问。一张好人榜,如好媳妇、好婆婆、最美人物、见义勇为先进榜等。四是有活动。有法治宣传主题活动。如利用国家宪法日等时机,依托农村文化礼堂、社区会议室等,邀请法律专业人士开展法治讲座等,帮助村(居)民学法。有法治文化活动(相声、小品、广场舞)。有以案释法活动。有专项法律服务活动,如组织律师、法律顾问等为干部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帮助解决法律问题。
评估流程规范化。以“五步法”把握评估流程”。第一步,看。看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看法治小公园、三务公开栏、公共法律服务点、人民调解室等法治阵地,看村里的荣誉等。第二步,听。到村会议室坐下来,听村干部的介绍。第三步,问。根据前面看的、听的情况,就自己感兴趣的或没看到、听到的问题进行提问。第四步,查。对前面看到、听到、问的情况进行核实的一种方法,查阅会议记录等原始资料。第五步,讲。各组组长依据检查情况总结讲话,包括好的、不足的,并提建设性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