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会之窗
法学新闻
学会动态
法治在线
法学研究
研究会
学会期刊
会员之家
法律法规
文件通知
学会简介
学会制度
学会大事
领导简介
历届机构
杭州概览
刑法学研究会
组织建设
工作动态
犯罪学研究会
组织建设
工作动态
诉讼法学研究会
组织建设
工作动态
民商法学研究会
组织建设
工作动态
监狱法学研究会
组织建设
工作动态
检察公益诉讼研究会
组织建设
工作动态
期刊简介
期刊目录
网上投稿
会员管理
会员管理制度
会员入会
会员退会
会员介绍
会员风采
会员系统登陆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最新公告
学会之窗
法学新闻
学会动态
法治在线
法学研究
研究会
学会期刊
会员之家
法律法规
文件通知
法治在线
--------各地法学会--------
中国法学会
浙江省法学会
温州市法学会
北京市法学会
上海市法学会
重庆市法学会
青岛市法学会
济南市法学会
厦门市法学会
辽宁省法学会
江苏省法学会
内蒙古自治区法学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法学会
青海省法学会
陕西省法学会
海南省法学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学会
湖北省法学会
河南省法学会
福建省法学会
安徽省法学会
-----杭州市相关部门-----
平安杭州网
中国杭州-法规规章
杭州市法制办
杭州社会组织
杭州社科门户网站
杭州公安交通信息网
杭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
杭州市司法局
杭州普法网
杭州律师网
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杭州市公安局
杭州市人民检察院
杭州政法综治
中国杭州
---------友情链接---------
北大法律信息网
中国政府网
浙江法制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国务院法制办法律法规全文检索系统
中国人大网
中国法学网
法制网
人民网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解放东路18号市民中心F座8楼 邮编:310026
邮箱:hzsfxh@126.com
电话:0571-85252137
传真:0571-85252154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在线
访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
发布时间:
2013-12-03 来源:中国法学会官网 浏览量:32
努力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访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
□本社记者 蔡功文 王国升 张晓娜
2013年11月29日至30日,中国法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中国法学会及全国法学法律界的一件大事。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法学会工作如何实现新的跨越?会议期间,本社记者专访了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
记者: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任务,这对中国法学会的工作提出了什么新要求?
陈冀平: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部署,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多次强调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久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我们法学研究和法学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法学会的工作。习近平同志、张德江同志、刘云山同志和赵乐际同志、栗战书同志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我们中国法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开幕会,孟建柱同志代表党中央致祝词。会议选举产生了以王乐泉同志为会长的新一届中国法学会理事会。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对我们更好地开展法学会工作,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全国法学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要认真履行繁荣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国、服务科学发展的根本职责,更加积极主动、更加卓有成效地参与法治国家建设,不负中央领导同志的期望。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那么,实现中国梦,法治就是必由之路。唯有坚定法治道路,弘扬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力量,才能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提供强大动力、制度支撑和根本保障。中国法学会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学术团体和政法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面正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党在法治建设领域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新任务、新举措,团结带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更加自觉地将法学会工作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中来审视,更加自觉地将法学会工作置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布局中来谋划,更加自觉地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目标来履职,努力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
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法学会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成绩有目共睹,形成了崭新的工作局面。您认为,中国法学会近年来在提升履职能力方面有哪些工作经验?
陈冀平:
中国法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以来,中国法学会和各地方法学会、各研究会,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奋发有为,在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学实践、加强法制宣传、培养法律人才、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开创了崭新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亲切关怀和中央政法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国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过程中,我们也不断深化了对法学研究和法学会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积累了不少经验。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方向。这是我们做好法学会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团结和引领法学法律工作者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是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法学会工作的主线。要自觉地把法学会工作融入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思考和谋划,放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部署和推进,找准工作着力点和切入点,以积极的作为谋取事业发展。三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这是法学会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运行机制,不断深化对群团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发挥自身优势,与时俱进地推进工作,增强工作活力和创造力。四是必须坚持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这是法学会工作的重要落脚点。要以法学法律工作者为本,锤炼过硬作风,提升组织引领能力,提高服务本领,最大限度地团结凝聚力量,激发法学法律工作者的热情和创造活力,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五是必须坚持狠抓基层、服务群众。这是法学会的基础和活力所在。要进一步扩大组织覆盖、强化工作力量、拓展工作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使基层工作更加活跃、更具实效。六是必须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这是法学研究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具备宽广的眼光和开阔的视野,既创造性地学习借鉴国外法学优秀成果和有益经验,又注重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经验成就,扩大我国法治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些宝贵经验,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记者:
在法学会充分履职的过程中,不可否认,我们在工作中也遇到很多困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您认为中国法学会在哪些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陈冀平:
据最新统计,目前,我们中国法学会主管的全国性法学社团共有57个,全国32个省级法学会共有学科、专业、专门研究会561个,全国各级法学会共有团体会员9600多个,个人会员198600多人,法学会组织覆盖面、影响力不断扩大,生机和活力也不断增强,中国法学会已经成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
站在历史的节点上回顾和审视过去,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党的要求和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法学会发挥参政议政的职能尚未制度化,整体参与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与法学界、法律界的联系还不够广泛、不够深入、不够密切,与政法各单位及院校的合作机制不够健全;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中国法学会作为国家级核心智库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真正进入决策层的重大研究成果还不多,参与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的作用和贡献有待提高;对地方法学会和研究会工作的指导水平、支持力度和服务能力还不够强、不够大,各地方法学会、各研究会工作开展也不够平衡;在加强会员管理、为会员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还缺乏更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对外法学交流的主渠道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开展对外法学交流的实效性还要进一步提高,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研究,不断改进,着力解决。
记者:
以中国法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为标志,中国法学会的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今后五年中,中国法学会如何继续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的跨越?
陈冀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法治中国,为中国法学会的事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新机遇。未来五年,中国法学会要围绕总体目标任务,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认真履行各项职责,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更好地服务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团结法学界、法律界,以改革精神推动中国法学会工作实现新跨越。一是要牢牢把握人民团体、群众团体的职能定位,夯实法学界、法律界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激发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感,引领大家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要牢牢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根本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重要领域、关键环节、重大利益调整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开展深入研究,着力为改革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更多优秀理论成果。三是要牢牢把握群团组织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创新方式,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切实提高组织引领和服务法学法律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多作贡献。四是要牢牢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继续把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常抓不懈,为实现中国梦培养一支素质过硬、堪当重任的法学法律工作者队伍,真正把法学会建成法学法律工作者之家。五是要牢牢把握深化、拓展、务实的根本要求,充分发挥民间外交、法律外交、学术外交的独特优势,发挥法治“软实力”作用,深化合作,拓宽领域,增强实效,不断开创对外法学交流工作新局面,努力使中国法学会成为高水平的开展对外法学交流的主渠道。六是要牢牢把握改革创新的动力源泉,按照群团特点,进一步加强地方法学会建设,进一步加强研究会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术委员会建设,进一步加强工作机制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法学会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把法学会建设得更有活力和战斗力。
总之,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团结一心、扎实工作,信心百倍地投身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历史进程,奋力谱写繁荣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国、服务科学发展新篇章。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党杭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019号
备案号:浙ICP备18052088号-1